用坚守汇聚战“疫”力量 “逆行者”筑牢疫情防控网(四)
《苏州日报》
2020-04-12 00:00

  全力推动三大疫情救援项目实施

  ——记苏州明基医院董事长王黎明

  □夏燕燕

  发动志工支援口罩生产企业、组织医护志工协助企业加强复工防疫及协调防疫物资、派出医护支援人员在高速出口支援,守好关卡、设立“天使在线”平台,邀请医生志愿者提供远程义务咨询……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苏州明基医院董事长、明基友达公益基金会创会理事长王黎明积极投身一线防控工作,携手各界爱心机构、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全力推动“益心抗疫”“苏黄情”“苏心暖鄂”疫情救援项目,并发动志工参与抗击疫情救援活动,助力江苏、湖北地区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益心抗疫”助江苏

  捐助物资累计金额近200万元

  疫情发生初期,对口罩生产企业来说,最大的难点无疑是人工的短缺,大批员工滞留家里无法返回,导致企业产能跟不上。得知这一消息后,王黎明第一时间发动志工支援苏州市口罩生产企业,并身先士卒,和志愿者们一起去一线支援。据统计,从1月底至2月底,王黎明通过明基友达公益基金会共组织42名志愿者支援口罩生产企业,助力企业提高产能,受到了企业的一致赞誉。

  在帮扶过程中,王黎明又同时发起了“益心抗疫”项目。据悉,该项目主要致力于支持江苏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为广大一线抗“疫”工作者、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陷入困境的人员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项目汇集各方资源为高新区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护理机构以及医院、交通枢纽卡口、派出所、社区等一线防疫单位捐助消杀用品、抗病毒中药茶饮包等防疫物资,捐助物资累计金额近200万元。

  “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也紧密结合江苏本地疫情防控需要及疫情发展变化,通过物资支援、心理支援、资源协调等方式,助力一线疫情联防联控工作,从各个层面为江苏战疫工作作出贡献。”王黎明对记者表示。

  “苏黄情”定向支援

  湖北黄石

  捐助物资累计金 额达230多万元

  2月17日,距离江苏援助黄石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医疗队出发不到一周,苏州一号“苏黄情”援助物资也成功发车。据了解,“苏黄情”一号物资援助车是苏州首辆由苏州前往湖北黄石为在当地参与新冠肺炎救援的江苏医疗团队提供物资援助的车辆。

  该项目由弘化社及苏州明基友达公益基金会联合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以及苏州市新联会、高新区新联会多家单位共同参与。

  据王黎明介绍,“苏黄情”项目主要对口援助湖北黄石,为湖北黄石当地援鄂江苏医疗团队、定点医疗机构及防疫一线相关单位提供生活及防疫物资;携手邮政设立黄石专线,组织开通黄石直达邮路。统计显示,通过“苏黄情”项目捐助到黄石的物资累计金额达230多万元。

  “湖北是重灾区,随着疫情防控和医疗工作的不断深入,防护服、消毒液、护目镜等物资告急。就在江苏援黄医疗队星夜赶赴目的地的时候,我们明基友达基金会的同仁就将目光投向了这支家乡的医疗队。当时,基金会在黄石的志愿者带头人就带着志愿者们,前往江苏医疗队的驻地做需求调研,然后将物资需求信息反馈给基金会。”王黎明告诉记者,“但疫情当前,筹措医疗物资真的非常不容易,所以我们基金会同仁广泛发动,大家各显其能,各尽其责,一家家联系企业、一个个联络资源,齐心协力构起一个同心圆,仅仅三四天的时间,就完成了爱心战‘疫’的接力。”

  2月16日晚,得知援助物资即将启程,援黄江苏医疗队负责人之一的汪海波给王黎明发来信息表达感谢之情。“这车物资是从苏州发往黄石的第一批爱心捐赠。它带着家乡人民的深情,也带着苏州这座城市的‘温度’,奔向在黄石的逆行天使们!”

  “苏心暖鄂”

  全情全力助力湖北疫情阻击战

  3月10日,弘化社联合无锡灵山、临湖农业合作社以及苏州明基友达基金会向武汉发出了第二车爱心物资,明基材料等爱心企业积极参与捐赠。据介绍,本次发往武汉的捐赠除各类口罩、防护服等医疗物资外,还有水胶体敷料、医用护理垫、洁面乳、VC含片、苏州特产礼盒、福慧有机大米、抗病毒中药包等爱心物资,关心抗“疫”前线的生活日用,助力武汉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据王黎明介绍,为了更好地助力湖北抗“疫”,苏州明基友达基金会发起了“苏心暖鄂”项目,针对武汉、黄冈等湖北抗疫前线地区的各类实际需求,在疫情发生以来,汇聚各方力量,对接志愿组织协助患者及时就医;通过国内外途径对接防疫物资;发动明基材料等爱心企业,向武汉、黄冈等地捐赠医用、生活物资,全情全力助力湖北疫情阻击战,苏心暖湖北。

  除发起三大疫情救援项目外,王黎明在参加省政协网络议政会议时,还积极履职建言,撰写了《建议要完善立法,研究将野生动物贸易上升为公共安全层面的问题来看待》《加大执法力度,严惩重罚“非法野味”利益链条相关方》等多条社情民意。她本人也曾荣获“第三届苏州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楷模”“江苏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

  “我们等到了武汉的春天!”

  ——记苏州科技城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长程静娟

  □陈峰江晓燕

  作为江苏省第五批援湖北医疗队队员,苏州科技城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长程静娟3月31日结束了近两个月的援鄂医疗工作返回苏州,目前正在进行为期两周的隔离生活。4月4日,程静娟自发在隔离点为在疫情中牺牲的同胞们默哀,刚从武汉归来的她更能感受这份沉痛的哀思。

  在武汉支援的这段日子是艰辛的。有初到武汉的不安,有一开始投入工作的紧迫感。期间,程静娟用日记记录了在武汉发生的点点滴滴。程静娟时常提到她护理的患者,他们每天的病情变化时常会牵动她的心。病区的患者从一开始一个个地入院再到一个个地出院,里面凝聚了太多医护人员的汗水。护理工作忙碌而繁琐,除了常规的医疗护理工作,程静娟还要帮助患者打水送餐、清理垃圾等。

  “在病房里要想和病人有效去沟通和交流是有难度的,有时候是病人病情不允许,或者病人不愿被打扰。护理过的病人我也不会刻意去记住他们的名字,只是在他们最需要被治疗护理的时候,我们来了,帮助他们,温暖他们。等到他们疾病快好的时候,我们互道珍重,挥手告别。”程静娟说道。

  在武汉,程静娟每天一走进隔离病房,就开始了连续6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的高强度工作。每天脱下防护服时,衣物被汗水浸湿,脸上留下深深的勒痕,双手变得粗糙不堪。“望春暖花开,城市的一切恢复到以往的那副模样!”程静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在武汉支援的这段日子也是令她感动的。虽然医疗工作强度大,心理负担重,但身后总有很多感动支撑着她。在武汉,他们经常会收到很多爱心人士的捐赠,满足了紧张的医疗物资供给;身边还有很多自愿加入“抗疫战斗”的志愿者,每天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的衣食出行。在武汉,她最放心不下自己的家人以及两个年幼的女儿。家人们告诉她,在苏州,他们得到了来自医院的领导、同事和许多部门的关怀和帮助。

  点点滴滴,都无时无刻温暖着程静娟。程静娟说,正是因为有这么多被爱包围的感动,让她一直保持着“战疫必胜”坚定的信念,支撑着自己勇敢地走下去。

  “90后”援鄂护士

  彰显青春力量

  ——记苏州科技城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师郭振

  □陈峰江晓燕

  2月28日,对于郭振来说,是一个温馨的日子。这一天,他和家人用特别的方式过了“云生日”。生日当天,他与家人通过视频连线,2岁的女儿和家人朋友们为他唱起了生日快乐歌,看着屏幕上的家人,他的眼睛湿润了。

  郭振是江苏省第五批援湖北医疗队队员、苏州科技城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师。自2月9日起,他一直奋战在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重症病房。“90后”的郭振从事重症(ICU)护理工作已经8年,在农历新年到来之前就请战加入医院的应急救援小组,随时准备驰援湖北及支援医院发热门诊一线。3月31日,郭振结束了52天的援鄂医疗工作回到苏州,隔离期满后就能和家人团聚了。

  在武汉的52天对于郭振来说是段难忘的日子,所有的事仍历历在目。“刚到武汉的那天,一切都是未知的。但是使命必达,无论多么艰险,我都要坚持下去!作为一名护士,这是我的使命,我的责任,我有我需要去保护的家人,也有我需要去守护的家园!”郭振在他的战疫日记中提到。

  郭振所在的医疗队负责的是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重症病区,收治的都是病情较重的病人。在开展医疗护理工作时,平时还算轻松的动作,因为身穿防护服,而有了不小的困难,有些动作甚至都需要好几个护士一起配合。病区内大多数患者都是在自己祖辈或者父辈的年纪,有些无法正常沟通,郭振总是不厌其烦地和患者沟通解释,觉得,他说只要自己多付出一些努力,他们就能早日康复。他也会经常鼓励患者,让他们安心治疗。就是他们一次次的耐心、细心的照顾,换来了一份份的理解和配合。援鄂的日子虽然辛苦,但是每一次的努力,每一个出院的病人,都让他很有成就感。

  作为一名“90后”医务工作者,郭振特别难忘这段援鄂经历。郭振说,这段经历让他学会了很多,成长了很多。他坚信疫情能被战胜,在曙光来临时,可以很自豪地说一声:“我们90后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我们做到了!”

  “我有100多位

  老人要照顾”

  ——记苏州市红十字老年 康复医院护理部主任吴玉英

  □杨炎橙

  “今年过年不回家啦,我这还有100多位老人要照顾。”年前,苏州市红十字老年康复医院护理部主任吴玉英和南通老家的家人通着电话。从大年夜开始,她就一直留守在医院,坚守抗疫一线。

  悉心照料确保老人身体健康

  疫情发生后,吴玉英启动了科室应急方案,加强人员出入管理,做好病区的消毒防控。

  该院服务的对象都是老龄群体,对于护工和护理人员的防疫培训便尤其重要,也更为复杂细致。“防疫期间,护工阿姨们自己要戴好口罩,还要关照、帮助老人也戴好。每天要增加通风和房间消毒的次数,督促老人勤洗手,但天气冷要注意好老人的保暖和体温测量,地面湿滑要防止老人摔倒……”吴玉英总是在各个老人的房间转来转去,力求面面俱到。她反复强调,我们要切实担负起相应责任,严格落实应急方案,齐心协力做好老年康复医院的疫情防控工作,确保院内老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想方设法架起亲情桥

  老年康复医院住着100多位老人,非常时期,医院第一时间对住院老人实行封闭管理,家属不能进院探望。为此,吴玉英主动与老人家属电话联系,做好解释工作。耐心的解释最终让所有家属都积极配合院方的管理。

  医院内的老人们十分思念儿女。一位老人说:“本来要回家过年的,现在都没见上我儿子一面,真的蛮想他的。”吴玉英看着他们,也感同身受,想起自己至今未曾见上一面的家人,便决定要为老人们想一个既能隔绝病情又能传递亲情的好办法。申请、沟通,慎重研究后,吴玉英和院内同事准备为部分老人安排和家人的见面。见面虽然在医院门口,老人和家人仍要隔着玻璃,处于封闭式管理的保护之下,但亲人来见一面、一挥手、一声安好却胜过了一切,老人们和他们的家属都宽慰了很多。

  如今,所有住院老人均安然无恙。但吴玉英紧绷的弦一直没有放松,她说:“现在辛苦点,老人的安全保障就多一点,为了这些住院老人,我愿意坚守。”

  维护防疫期间

  市场秩序

  ——记区市场监管局执法大队大队长孙林

  □杨炎橙

  前期,苏州高新区市场监管局执法大队接到线索,将有一批伪劣防疫物资从区内发货,苏州高新区市场监管局执法大队大队长孙林立即带着8位队员来到该仓库进行现场调查。

  仓库位于该楼的二层,但在勘查现场和咨询周围人后,孙林发现各处入口紧闭,完全无法进入仓库。孙林便会同执法队员和公安干警在现场蹲守。一个多小时后,突然仓库打开,一辆可疑的货车冲了出来,孙林和干警立马上前阻停了货车进行查问,发现该货车内载运着大量口罩。控制住货车后,孙林和队员们进入仓库,很快查获了大量标注“DOCTOR MASK”“FACE MASK”等字样的一次性口罩,既没有厂名厂址和检验合格证明,当事人也无法提供口罩的来源和销售去向。现场,执法人员分成两个小组,公安干警连夜将当事人带到派出所进行询问调查,清点小组对现场进行清点核对和查扣。

  仓库现场很大且较为杂乱,堆满了各类货物,经过5个小时的连续奋战,孙林和队员共清点出16款共计8714箱、435.72万只口罩,货值金额138.97万元,工作结束时已经到了第二日的凌晨。在第二天孙林顾不上休息,对现场查获的口罩进行抽样并紧急送检测机构检测。经检测,上述口罩的防护效果、过滤效率和标识项目均不符合GB/T 32610-2016标准规定的要求,目前该案已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从春节以来,孙林便带领执法大队工作人员连续奋战,处置投诉举报,回应群众关切,重拳打击辖区内销售假冒伪劣防护用品、哄拾价格等违法行为,全力维护防疫期间市场秩序的稳定有序。

  大年夜当天,孙林正在单位值班,有一户市民由于疫情想要退订饭店当晚的年夜饭,而饭店以时间太紧为由,不同意退款,就此产生了投诉。孙林将防疫时期的种种特殊性与酒店方沟通协商,最终市民顺利收到了退款。

  这只是疫情防控期间孙林工作的一小部分,他还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处理防疫用品、日常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投诉举报上。

  截至目前,孙林带领的执法大队已对300余件价格投诉举报进行了处置指导,对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哄抬物价、未明码标价等各类违法行为进行了立案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