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至上
仁爱施护
《苏州日报》
2019-05-12 00:00

  —走近高新区美丽的“白衣天使”走近高新区美丽的 白衣天使”

  □张伟敏

  南丁格尔曾说,护理工作是一门艺术。她的心、她的手、她的笑,使护理成为了一门鲜活于我们周围的艺术。在苏州高新区,有众多无私奉献的护士。病人至上,是她们的人生信条;工作第一,是她们的立身原则。她们把满腔的爱奉献给了患者,把南丁格尔的誓言高高举过头顶,默默穿行于生命的长廊,践行了“提灯女神”的承诺,诠释了“白衣天使”的真意。

  为纪念“5·12”国际护士节,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我们选取了四位代表,讲述她们的一线故事。

  苏州科技城医院李倩倩:

  患者康复是我最大的荣耀

  作为一名年轻护士,她虚心请教护理前辈,苦练临床操作技术,通过不懈努力,很快进入了优秀护士的行列。在医院组织的竞赛中,她取得了不少优秀的成绩。荣誉没有让她固步自封,反而更加激励她对提高护理工作知识技能的渴望,在更多的学习、求教中,一块块短板进一步发现,护理业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李倩倩坦言:“荣誉固然可喜,但是让我最自豪的,不是那一张张荣誉证书或一面面锦旗,而是通过我的努力,让一个个满面愁容的病人在出院的时候眉头舒展!”

  投身高新区,只为让价值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2009年,李倩倩从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护理专业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苏州市一所三甲医院。

  2018年7月,李倩倩带着对护理工作最初的那份热诚,加入了苏州科技城医院。她说:“科技城医院是一个全新的、朝气蓬勃的医院,更需要我这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护士。我投身高新区,把苏州科技城医院的神经内科当作我的新起点,只为得到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让自己的价值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换了一个新的环境,一切都是那么熟悉而又陌生。在这里,她就是一名普通的护士,没有人了解她曾经的努力与成绩,一切从零开始。她调整心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谦虚的工作态度、温暖的关怀,悉心护理每一位患者。

  李倩倩认真负责的工作,很快就换来了病人、家属及科室领导的赞誉。仅仅入职一个多月时间,她就被聘为神经内科总带教老师。她为低年资护士培训理论知识、专科操作,帮助她们更快成长;她承担病房危重症病人的护理,协助护士长整理科室台账,并研究探讨新成立科室存在的薄弱环节;她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活动和竞赛,为科室赢取了一张张荣誉证书。

  奔赴异乡,只为给贫困地区抚平一片病痛

  2018年10月底,为响应东西部对口帮扶计划,苏州科技城医院决定派遣第三批赴贵州省铜仁市帮扶队伍。听闻这个消息,李倩倩的爱心在一瞬间燃烧起来,尽管家中幼儿仅两岁,尽管父母年迈,尽管爱人也常驻外地工作,她还是毅然决然地随医院组建的7人帮扶团队赶赴铜仁市万山区人民医院,在内一科进行护理帮扶工作。

  万山区人民医院地处偏远山区,宿舍水电设施尚未完备,经常发生断水断电。因气候潮湿,当地饮食以辛辣为主。李倩倩努力克服苏南饮食、作息与万山区的种种差异,更要克服对千里之外家中幼儿和老人的挂念,积极投身工作。她说:“我奔赴异乡,只为给贫困地区抚平一片病痛,当然不能计较自己的生活条件了,抓紧投入工作最重要。”

  在深入了解科室现状后,李倩倩帮助万山区人民医院内一科修订了排班模式,制定了各班工作职责,组织护理查房、个案查房及疑难病例讨论,并对科室护士进行了静疗、管道、安全等各项操作技能、急救技术培训。平时忙碌不已,轮休时,她也牺牲休息时间,预备下一次的培训课件,把事情做到最好。

  经过3个月的努力,万山区人民医院内一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数比上季度减少18起,出院满意度比上季度上升3%。

  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佟瑜:

  被病人需要着是一种幸福

  去年,高新区人民医院一位戴着头托来回忙碌的护士长,吸引了很多人惊奇而又钦佩的目光。这位护理“老将”,在护理岗位上已经坚守了整整34年、12000多个日夜。直到疾病缠身,她仍然坚守护士岗位,痛苦着患者的痛苦,快乐着患者的快乐。她说:“不是没有机会转到其他轻松一些的岗位,而是因为我觉得只有在忙碌甚至艰巨的护士岗位上,才能体现我最大的人生价值。”

  工作中,技术过硬的“全能护士”

  1985年,佟瑜从卫校毕业后就从事起了护理工作。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她一干就是34年,从外科到内科、从儿科到妇科、从急诊到重症监护,全院所有的科室,她都转了个遍,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技术:率先在医院推广PICC穿刺、超声引导PICC穿刺等多项技术,并在临床上成功申请两项实用新型专利。

  有一次,医院接诊了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因为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低蛋白血症,老太太全身水肿严重。病情危重,需要及时注射抗炎利尿的药物,才能维持水电酸碱平衡。但是好几位护士都找不到血管,家属又拒绝深静脉和PICC 置管。紧急时刻,佟瑜经过全面观察,凭借多年的经验,大胆地在老太太右侧乳房上尝试穿刺,结果一针见血!老太太的女儿抓住佟瑜的手感激地说:“真的太谢谢你了。”事后看来,正是这一个浅静脉留置针,陪伴她长达一个多星期,为老人家延续了生命。

  患者间,口口相传的“最美老妈”

  “患者的救治高于一切!”这是佟瑜从医以来一直不变的信念。一年365天,不论白天还是晚上,只要科室需要、病人需要,她总会在第一时间出现。正是这种热情服务、无私奉献的精神,使她备受患者欢迎,大家亲切地称呼她:“老妈!”

  一位80多岁的孤寡老人,因脑梗塞住院,大小便失禁,全身散发着臭味。佟瑜主动承担起照顾他的重任,为他灌肠抠大便,为他擦澡、理发、刮胡须、剪指甲。没有人给他送饭,她就把自己的饭一口一口喂给老人家吃。虽然老人家不能说话,但是每当他见到佟瑜时都会竖起大拇指。

  “被病人需要着是一种幸福。”佟瑜常常这么教导科室的年轻护士们,“以心换心,换位思考,把患者当朋友、当亲人,我们的工作才能做得更好。”

  科室里,既是“老黄牛”,又是“领头羊”

  多年的高强度辛苦工作,使得佟瑜浑身都是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神经性头痛……但是,一听说哪里有困难,她就会重抖精神,冲锋陷阵。她先后在8个新科室担任护士长,2018年,高新区人民医院特需诊疗科开科之际,她再次披挂上阵。结果这一次,她的颈椎出现问题,导致双手麻木。趁着周末,佟瑜接受了全麻下颈椎后路椎间孔镜手术。同事们没想到,周一刚刚可以下床,她就带着颈托开始在病区忙碌。

  佟瑜是吃苦耐劳、不知疲倦的“老黄牛”,也是一名长期战斗在护理操作技术“传、帮、带”道路上的“领头羊”。为了适应医院专科建设,她根据科内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坚持每天下班后培训。这样的培训,不论下班有多晚,她都没有停止过。

  在她的手上,一个个护士长、优秀护士被带教出来。她们说:“佟护士长浑身永远都有使不完的劲儿,每天忙活着大大小小的事情,却从不说苦,从不叫累,走到哪儿都是步履轻快,带来一片笑声……”

  苏大附二院浒关院区陆雪琴:

  做一名温暖的专业护士

  她的脸上总带着一抹与五月阳光相似的明媚,她的善意,她的爱透过这层明媚深深感染着周围的人。她用精湛的护理技艺,减轻疼痛,用她的笑容,给予患者笃定战胜苦痛的决心,告诉他们病痛没有那么可怕,也不是不能战胜。她就是苏大附二院浒关院区产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陆雪琴。

  护理是一场不断向前的学习旅程

  陆雪琴把护理当作一场永不停止向前的学习旅程,专注学习,乐于钻研。高危孕产妇护理、新生儿护理、护理管理、应急救护、盆底康复、针灸、艾灸、推拿等等,只要是对产妇和病人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她都乐于去学,夯实了基础护理,促进了专业发展。

  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陆雪琴于2011年创建了苏大附二院浒关院区“孕妇学校”。开办至今,“孕妇学校”从一月一次到一月三次,始终坚持定期为准妈妈们提供免费咨询、专题讲座和公益服务。另外,“孕妇学校”团队通过QQ群、微信群等平台,为浒关院区的孕产妇提供免费咨询和答疑,并定期发送孕产妇相关的健康知识,深受孕产妇及家属的欢迎。

  盆底康复的概念,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早已普及,但国人还存在认识的“盲区”,甚至错误地认为这些问题是正常的,“能忍则忍”或者“羞于启齿”,给身体和家庭、社交生活埋下隐患。陆雪琴介绍,事实上,怀胎十月,女性的腹腔压力和盆腔脏器压力均指向骨盆底部的肌肉,使得盆底肌肉在持续受压中逐渐松弛。据统计,我国已婚已育女性中,约45%有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产生小腹坠涨感、尿频、便秘等不适。

  作为江苏省母婴专科护士,陆雪琴从2013年开始,每周二上午开设“母婴护理门诊”。2017年,浒关院区率先在高新区推广盆底肌筋膜疗法。推广治疗之初,她广泛学习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以身试法”,亲自体验女性在治疗中的感受。盆底肌筋膜治疗开展2年来,陆雪琴及她的团队已为近百名慢性盆腔痛、急迫性尿失禁等患者解决困扰,改善了生活质量。

  优质护理要有温度有情怀

  当产妇病重,全家焦虑紧张时,她带领团队予以专业的指导和温暖的抚慰;当冬日7点的120急救车送来浑身大便的婴儿时,她用温暖的怀抱、满怀爱意的双手给婴儿一点点清洗干净;当产妇情绪低落时,她用专业知识指导家属,用爱和温暖给予陪伴;当得知孕妇因粪便嵌顿,无法顺畅排便时,她毫不犹豫戴起手套 就 给 孕 妇“掏 大便”……

  “从刚刚进入护士岗位开始,我就励志做一名有温暖的专业护士,赋予专业护理新内涵。”陆雪琴感同身受的医者情怀,使得她赢得了患者的信任,成为产妇和病患心中最亲切的人。

  “小小的身体,蕴含大大的能量!”这是同事们对她的评价。当病房内有抢救病人时,她总是首当其冲;当新入职护士扎不进静脉针时,她是可靠的后盾……妇产科的医生们说,每次“冲锋陷阵”,陆雪琴总是冲在团队前面的那一位战士。

  浒墅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俞丹萍:

  做一名“内外兼修”的

  社区护理工作者

  一名护士应该做到“内外兼修”:内,即内心,热情有爱的性情,细心耐心的态度,用患者的眼光去观察,患者的立场去倾听感受;外,即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操作技能,这样才有专业的能力去开展各项工作。

  ——摘自俞丹萍《苏州市基层卫生护理岗位练兵一等奖获奖感言》

  岗位练兵不只是单纯的爱好

  俞丹萍原本在综合医院工作过六年,2013年,她进入浒墅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担任护士长。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俞丹萍一丝不苟地按全科护士工作要求重新学起,努力成长为一名社区护理多面手。

  在社区护士长的岗位上,俞丹萍自加压力,积极参加各级各项岗位练兵,以赛促练,以练促学。在2016年区、市、省的基层卫生护理岗位练兵中,俞丹萍均获得一等奖,并获省“创新能手”、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在2017年苏州市基层卫生护理岗位练兵中,她再获一等奖,并且再次获得苏州市“五一”劳动奖章。

  俞丹萍说,岗位练兵还促使自己更全面地学习掌握本专业各方面知识,查漏补缺,从操作流程到各处细节,从患者沟通到操作注意事项,做到了熟能生巧。

  带领团队适应基层卫生服务新要求

  近年来,俞丹萍针对社区护理工作面广、护理团队业务基础弱的情况,从基础抓起,不断提高护理团队能力。

  在她的带领下,10个人的护理团队每月召开月会,开展业务学习及操作培训、考核,对每月护理质量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讨论和持续改进。俞丹萍严于要求自己,大部分操作都由她亲自做示范。这些举措使护理团队成长迅速,理论扎实、技术过硬,人人熟练掌握单人、双人心肺复苏、简易呼吸气囊使用、外伤搬运固定等常用急救技能,能出色完成常规社区护理工作及建居民健康档案、预防接种、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产后访视等基本公共卫生工作。另外,每一位护士均取得了预防接种上岗证,都能做到流程规范,核对细致,从未有过任何差错发生。

  “近年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不断增加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要求,这对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理团队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俞丹萍说,护理部认真组织学习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有问题一起讨论,大家在思想上从单纯的临床护士工作开始发生转变,克服了人员有限、头绪繁多的问题,不断适应了健康档案建立、慢性病患者、重点人群规范化管理等新的卫生服务要求。

  在生活中,俞丹萍也牢记自己是一名护士。有一年国庆假期,她在苏州灵白线爬山时,发现一位中年妇女突然晕倒。她及时施救,等120急救人员抵达时,患者已经转危为安。俞丹萍默默离开,没有对同事和亲友提起这件事情。直到他们看到苏州电视台的新闻报道后,好多熟人纷纷询问俞丹萍:“新闻里是你吧?都没听你说起。”这个时候,她微笑着说:“这是我应该做的!”